中國疾病動物模型的研究現狀和展望
來源:本站 作者:匿名 發布:2017/11/6 點擊:491
2014年第44卷第9期的《中國科學.生命科學》雜志刊登了一篇名為《我國疾病動物模型的研究現狀和展望》的評述文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醫學科學部的學者簡要介紹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疾病動物模型項目的資助情況, 同時指出了我國疾病模型今后的主要發展方向。文章還全面梳理了我國疾病動物模型的研究和發展現狀,內容涵蓋了腫瘤、神經及精神疾病、感染及免疫性疾病、心血管與代謝性疾病、藥物篩選等不同領域。
文章提及了斑馬魚在不同領域中已獲得的成果以及在該領域中的前景,包括利用斑馬魚等低等脊椎動物來建立血管增生以及腫瘤轉移模型;在斑馬魚中建立了白血病模型;以秀麗線蟲、果蠅、斑馬魚等實驗動物作為代謝性疾病研究的動物模型等,其中重點強調了斑馬魚在新藥篩選和研發方向上的重要作用。
斑馬魚作為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 是連接非脊椎動物(小模式生物體)和哺乳動物(大模式生物體)的橋梁,其獨特的生物學、基因組學、遺傳學優勢及其高度保守的疾病信號轉導通路,使其成為以表型驅動的“正向”及“反向”遺傳學和在基因組規模上研究人類疾病相關病理生理學及在活體內進行先導藥物篩選的最佳模式生物之一。斑馬魚作為新型的模式生物,與細胞和小鼠相比, 具有高通量、給藥方法、生物和靶點等優勢,因此, 斑馬魚活體高通量藥物篩選(whole-animalHTS, W-HTS)已廣泛應用于藥物篩選領域。
至今為止,國內已建立了國家斑馬魚資源中心(China Zebrafish Resource Center, http://zfish.cn/)和斑馬魚敲基因聯盟(正在進行 1號染色體全基因(1418個基因,包括編碼和非編碼基因)敲除項目, 目前已經完成50%~70%的任務,其潛在的價值是篩選得到的 1000余種突變體, 可能給醫學領域帶來各種斑馬魚疾病模型)。
作為國內第一家商業化運作的斑馬魚技術服務機構,杭州環特生物也在斑馬魚技術服務外包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目前公司已與國內上百家醫藥企業和研究機構開展了項目合作,參與開發的5個藥物也以及成功上市。